
名城衢州
衢州六千年
衢州,古称姑蔑、大末、信安,唐初因境内三衢山而得名“衢”。衢州地处浙江西部、钱塘江上游,“控鄱阳之肘腋,扼瓯闽之咽喉,连宣歙之声势”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是浙、闽、赣、皖四省交通之门户。独特的地理位置,秀丽的一方山水,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,孕育出灿烂的历史文化。从距今六千年的葱洞遗址到东华山汉墓群,从姑蔑族的南迁到孔氏大宗的南渡,从绵延七百里的仙霞古道到连绵不绝的衢江水运,从两宋时期的群星荟萃到明清之际的天涯贾客,一处处史迹、一件件文物、一个个名人都在述说着衢州六千年的历史文明。1994年,衢州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。
此建筑位于衢州市区府山街道新桥街,全国仅存的两个孔氏家庙之一,素称南宗,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整个古建筑群肃穆凝重,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。据史料记载,北宋末年,金兵南侵,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,建都于临安,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,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,离开山东曲阜,南迁至此,后敕建孔氏家庙,为宗庙。
清漾村是江南毛氏的发祥地,是毛泽东的祖居地,毛泽东系第56代嫡孙。中华毛姓从周朝开始,最早居住在长江以北,是为“北毛”,后因战乱南渡。“南毛”始祖毛宝第八代后裔毛元琼号清漾,迁至江郎山北麓,清漾毛氏自此为始。蒋介石的原配夫人毛福梅与毛泽东是同宗。北宋时,毛让从清漾迁至毛泽东祖籍地江西吉水。毛太华辗转迁至毛泽东诞生地湖南韶山,传至毛泽东已有二十代。清漾青山环抱,村落古老,青砖古旧,名人辈出,诗书名世,清白传家,毛氏文化已经成为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文峰塔,始建于宋,明修,清重建。座落在常山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暨天马镇南部的文笔峰(塔山)之巅。一九八二年二十六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据清光绪《常山县志》载:“文峰塔”在县东南山巅,乾隆戊予年(1168)知县苏王比建,明代万历年间知县唐三屏修,清嘉庆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圮,十八年知县陈生集绅耆等重建。以关“一邑文风也”,且建筑位置选择在山峰上,故取名为“文峰塔”。
文峰塔系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,高29.5米,石筑弥须座塔基坚实牢固,由四层青石板构成,各层塔身三面开拱券门,另三面设假窗,每层菱角叠涩出檐并作发戗,翼角起翘,转角垂柱饰花篮,塔刹相轮均保存完好。
该塔秀丽挺拨,造型优美,第二层的假窗上嵌有清嘉庆重建文峰塔碑记,塔旁原有集真观、半闲亭及魁星阁等建筑,其中半闲亭现已改作它用,集真观等古建筑已不存。
说起这文峰塔,至今在常山县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:据说明代时,曾官至首辅(相当于宰相)的江西分宜书生严嵩,当初赴京会试时途经常山,因长途跋涉加上累饿冻病,潦倒在塔山庙中,塔山下的詹家太婆闻讯,认为这真好应了自己昨夜“黑龙盘塔”的梦兆,这落难书生,日后必做高官。因此,詹家太婆便与詹太公商量,差人将严嵩抬回家中,延医诊治,悉心照料,严嵩非常感激,恳求二老收作义子,发誓日后若有寸进,定报救命之恩,二老本来无嗣,正中下怀,从此待如已出。不久严嵩康复如初,因考期逼近,便拜别二老继续登程进京,二老又赠给他一笔盘缠。后来,严嵩果然高中进士甲科,被选入翰林院,授内阁大学士,此后严嵩飞横腾达,专权独揽,勾结0党、陷害忠良,-受贿,祸国殃民。詹家二老耳闻目睹这些境况后,便渐与严嵩疏远。果然,严嵩因作恶太多,被他人-,削职为民,直至讨乞为生又来到常山,后来,常山的一些讨乞伙伴发现此人便是严嵩,便齐心协力将严嵩压死在一堵土墙下面。严嵩从当初的潦倒常山,发迹常山,最后又葬身常山,这正应了一名古话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”。这一“黑龙盘塔”的民间历史传说亦为文峰塔增添了一层神奇的色彩。
衢州市烂柯山又名石室山、石桥山,是浙江省重点名胜风景区,被誉为“围棋仙地”,位于衢州城郊 13 公里的石室村东。西临乌溪江,海拨 164 米,东西长4公里,南北宽 2公里,群山盘回,景色幽邃。远眺烂柯主峰,如一座巨大
的石桥,鬼斧神工蔚为奇观。石梁下主洞高10米,东西宽30米,南北深20米,即晋虞喜《志林》曰:“信安山有石室”之谓。
梁代任肪《述异记》载:“信安郡石室山。晋时王质伐木至,见童子棋而歌,质因听之。童子与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不觉饥,俄顷童子谓曰:“何不去?”持起视,斧柯烂尽,既归,无复时人”。烂柯山由此得名。唐代杜光庭《洞天福地记》称之为:“青霞第八洞天”。洞上有一缝隙,长 10 米,南宽北窄,中间仅容一人匍匐可进,从洞隙中可见一隙青天,故名“一线天”。烂柯山原有八景:石梁、青霞洞、一线天、金井玉田、仙人棋、日迟亭、柯山塔、宝岩寺。此外,还有忠壮陵园、梅岩、赤松岩、集仙观、崇文洞、樵隐岩等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