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香悠悠漾衢城——衢州茶产业发展综述
按照“六茶共舞,三产交融”的指导思想,衢州大力实施品牌战略。今年上半年,2018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公布结果,“开化龙顶”排在第22位,品牌价值上涨了1.98亿元,达到22.44亿元。
喜人的成绩不仅在开化出现。在江山,“江山绿牡丹”的品牌效应也正处在上升期, 2017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,“江山绿牡丹”品牌价值达5.84亿元;在龙游,溪口镇的吴刚牌龙游红茶在2018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夺得金奖;在衢江,岭洋乡的一种本土绿茶在2018年的浙江绿茶博览会上供不应求,茶农笑得合不拢嘴……
截至2017年,衢州已建成标准化名茶厂16家,配套连续化名优茶生产线22条,共生产名茶和优质茶719.5吨,占总名优产量的18%;产值达22185万元,占总名优茶产值的22%。
在稳定种植规模的前提下,衢州茶产业还以品质促效益,以品牌促发展,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。目前,衢州形成了以绿茶为主,红茶、扁茶、卷曲型茶、白茶、香茶、黄茶、保健茶、速溶茶和茶食品等为补充的多门类、多层次的茶结构。
“茶产业的稳步发展,让衢州茶叶不仅成了增收致富的金叶子,也是衢州对外展示形象的一张金名片,经济、社会效益都十分突出。”
市农业局推广研究员顾冬珍说,到2017年,全市茶叶全产业链从业人数16.6万人,全产业总产值达21.66亿元。
茶旅融合发力新征程
衢州高铁版图的不断拓宽,给全域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,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……时代风云变化,衢州茶产业也在把握时机,不再局限于茶叶本身的生产和销售,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宽的视野、更大的格局,抢占先机推进茶旅融合发展。
“茶产业与休闲旅游业,都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,两者的融合无论是对产业自身的发展,还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,都具有‘1+1>2’的倍增效应。”顾冬珍说。
为了实现茶旅融合发展的开花结果,衢州推出一系列举措,深挖旅游内容,丰富茶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,满足旅游者多层次、多样化需求。
将“种茶叶”和“种风景”结合,建设了一批美丽精品茶园,打造集生态休闲、科学普及、观光旅游、农事体验为一体的茶文化旅游景点,让茶园成为一道美丽风景。2017年,全市评选出了“十佳美丽茶园”,个个风景如画。
着眼全域旅游,主动融入“一核四区”休闲旅游空间格局,结合“一县一带”建设,以开化国家公园、江郎山世遗等为代表,将景区景点和茶园旅游相互串联,谋划一批茶旅一体精品旅游线路。
筛选一批重点产茶区的乡镇,将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定位,科学规划,融合茶文化、茶产业、休闲旅游和集镇建设等诸多元素,探索建设茶韵特色小镇。目前,规模8480亩,投资5101万元,以茶为本,融合茶叶购物、茶叶体验、旅游、文化为一体的开化齐溪镇龙顶茶文化展示综合体基本建成;总投资约58亿元,以茶产业、茶文化、茶旅游、茶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禾中·开化龙顶特色小镇项目正在建设之中。
让民间资本发挥作用,投资建设茶博园、茶庄园、茶主题公园,打造具有浓厚茶特色的休闲健康养生示范基地。同时,培育一批茶休闲旅游特色示范村,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茶园民宿……
行动换来成绩,茶旅融合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。截至2017年,全市第三产业增值53647万元,比去年的35635万元,增长50.5%。全市茶产业从业人数12.6万人,其中从事茶旅游产业人数为1.33万人。
一片小小茶叶,蕴含着衢州历史和文化,有其独特的底蕴和内涵。在新征途里,衢州茶产业带着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,探索着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道路。